close
年節將近,商家開始布置春節氣氛的小物,街道有人在大掃除、親友們在討論過年的行程、公家單位寄送春聯及日曆,濃濃的年味散佈在空氣中,不知道大家已經做好過年的準備了嗎?
小編的朋友們這幾年陸續結婚,有些朋友除夕、初一需要到配偶家過年,初二才能回娘家,有些朋友則與配偶在婚前就講好,每年都要各自回家過年,這也促進小編想跟大家談談年節就會出現的性別與習俗的主題。
2005 年女書文化出版了《#大年初一回娘家》討論習俗文化與性別教育
2015年婦女新知基金會舉辦「大年初一回娘家,無禁無忌,大吉大利!」打卡活動,鼓勵在娘家的女兒勇敢發聲,倡議更多人大年初一回娘家
2018年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推出「大年初一油洗洗 芝心女兒回娘家」禮盒,翻轉初二回娘家會帶窮的習俗,輕鬆破除傳統的習俗障礙
2019年女人迷延續婦女新知基金會辦理投票,發起「你支持初一回娘家嗎?」活動,蒐集鬆動體制、促成改變的聲音
2023年的今天,我們是否脫離了窠臼,朝著內心所期望的年節前進了?
根據聯合國《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》 CEADW公約第5條性別刻板印與偏見:
(a)改變男女的社會和文化行為模式,以消除基於性別而分尊卑觀念或基於男女任務定型所產生的偏見、習俗和一切其他做法。
無論是小至大年初一回娘家的議題,或是大到在習俗意味濃厚的婚喪喜慶,都長期存在著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,傳統習俗難以短時間獲得改變,不過傳統也是人設計出來的,如果人可以創造傳統,同時新的一代也有能力解構傳統遺留的習俗。
小編在這鼓勵大家可以帶著好奇、創新的觀點去面對,反思那些民俗成規和傳統習慣,讓我們身陷囹圄卻難以跨越的障礙,從覺察和嘗試分享出您的經驗開始。
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,說說你今年打算哪天回娘家?或是對於性別刻板印象嚴重的傳統習俗最無法接受的是什麼?讓我們透過文字一起搭建破除偏見的文化,寫下您的想法與感受哦!
延伸閱讀
《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》:攸關重大生命事件的婚喪禮俗,有性別創新的可能嗎?
習俗與婚姻中絕對不能缺的性別平等教育!
我是媳婦也是女兒,今年能不能初一回娘家?
逆媳的不甘心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